7月13日—15日,第十八屆畜牧飼料科技與經濟高層論壇在重慶召開,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以《備戰新的豬周期》為題分享了他關于豬周期的最新思考。
1、新周期下的自省
所有的周期是一個經濟現象,我們為什么不愿意帶著這個豬周期的概念把自己限定在上下奔騰之中呢?
首先,我們來反思一下所有的周期。
我們看到了周期的紅利,也同時看到了正是周期的紅利,給養豬人帶來了很大的折騰。今天的反省,是為了下一次豬周期到來前給自己一個救贖的機會。
第二,我們還要抵御住紅利誘惑,要明白所謂的周期紅利,它是屬于有能力的人。
第三,我們要跨越紅利陷阱,把紅利變為實力。
第四,還要尊重經濟規律,尊重豬周期,專心業務,聚焦技術,做到成本領先。
那么牧原汲取的教訓是:紅利期投資可以堅定不移,但一定要控制好節奏,小步快跑。
最后我們期待:經營有積余,讓養豬業受人尊重;退出能善后,讓養豬人更有尊嚴。
2、深度解讀豬周期:周期之殤——行業財富
接下來讓我們來再次解讀一下豬周期。
有人說,豬周期是一把刀,為什么呢?
從圖上可以看到周期給行業帶來了財富的流失。
把每一個周期的疊加細分出來可以看到從2002年開始行業的分布情況。
養豬行業規模有大有小,技術有先進有落后,生產方式有現代和傳統,對應的盈利能力有高有低,2006年的低谷期讓很多人退出了。到了2010年又讓行業內很多養豬企業、養豬戶退出了。
那么這兩個周期中企業和養殖戶的退出有沒有讓養豬業停滯?
沒有,養豬業還在發展,新興產能也還在發展。到了2014年還在繼續演化著行業的進入和退出。
經濟學家講,它不叫一把刀,而叫一把手術刀,它讓行業的落后產能不斷退出,讓行業不斷優化。但在行業新陳代謝的背后,我們看到行業巨大的傷痛——資產是在不斷的沉沒,行業在受傷。受什么傷?
如果把行業的資產看作一個系統,我們會發現養豬的利潤,使得系統在不斷的向外流出。也就是說每一輪新周期的背后,都是辛辛苦苦行業積累下來的財富在不斷的流失。
我們這個行業究竟還需要多少年能穩下來,讓我們不折騰,財富能積累,資產能重用,讓我們的養豬人能過得體面?
這需要領導、科學家、學者、專家們共同努力,讓行業快速升級,資產少流失。
行業流出的背后,根本原因是利潤的演變。深入地解讀行業的利潤率就會發現,自由競爭市場行業的經濟利潤為0——即這個圈子里面所有人的利潤合起來是0,從財務維度看,如果我們能拿到5%的利潤率總和,這就是機會成本。
我們還能看到有的公司有的人盈利還是很高的,我們看到幸存者、生產者,包括優勝者,他們的盈利不錯,年年有積累,也能讓孩子上學,還能夠買房子。但是各位,今天所看到的行業利潤實際是丟掉了一個重要的群體——退出者。
所以我們對幸存者說周期是紅利、是陷阱,一定要向前跑,不要當墊背,不要把紅利當能力,一定要把紅利變實力。
要時刻保持清醒認知,看清楚我們是誰。
我也非常擔心牧原公司會不會有一天失去了優勢,成為了10%甚至成為5%,最后淪落成為-10%利潤的群體。
我們看到退出之因是敗于疫病,潰于技術,退于周期。
那么勝出者要互助,要貢獻行業,推進行業進步,在種、料、病、管理、豬舍設計等方面大家能夠互助共享,讓生存者都能夠得到安生,讓產業更穩健,讓資產財富不流失,這才是我們要做的。
現在行業面臨三大挑戰,第一是突發性疾病,第二是周期性變化,第三是結構性變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一個行業周期是一個簡單的、好記好懂的概念,它的背后實際是三大風險。第一是疾病,這是重大的行業風險;第二是自然運行的周期;第三是比周期更固定的結構性變化的周期。
我們來看一下前兩個因素,在疾病和自然經濟周期的共同作用下,它最終的結果是周期的峰值會更高,周期的震蕩幅度會更強,它提升了幅度,加劇了震蕩。
而且每一個周期下的紅利,都埋下了前進路上暗藏的陷阱。
如果在紅利期高的時候投資,那么在周期低谷到來的時候,行業虧損、經營虧損,加上資產無效性,只有固定資產投資而不能產出的時候,企業一下子便陷入了困境,這就是豬周期的陷阱。
再從行業成熟度來看,行業越成熟,行業的利潤越低。
從發展期來看行業利潤,黃線代表了行業的成熟度,紅線代表了行業的平均利潤。
平均利潤很殘酷,往往是行業越不成熟,利潤越高,行業越成熟,利潤越低。
我們看到2020年,特別是有非洲豬瘟——這個行業最大的殺手,非洲豬瘟到來之前越折騰,這個行業幸存者的利潤率就越高,當然這個背后還有很多的退出者。我們期待著早一天讓行業穩下來,早一天讓周期穩下來。
3、自我救贖——不在周期中拼搏,就在周期中消亡
首先,我們要敬畏周期,如果我們判斷不準,就不臆斷,不去做規避一致性的判斷,避免形成災難性的共振;
我們要不漠視、不賭博,如果高價的時候能做到不膨脹,不妄自尊大;
低谷的時候,我們就不會陷入困境,我們也不悲觀,不妄自菲薄,該向前走還是要向前走。
第二是自我救贖,我們不投機不抱怨,要把紅利變實力。
第三是發力要聚焦,要向內求、向己求、主攻技術和管理,求成本領先。
再來看中國養豬業的三個階段,如果說過去講這三個階段是一個經濟學的一般規律,那么今天能夠看到的是,我們已經把第一個階段快走完了。
在以資本驅動的時代即將結束并進入到第二個階段——以效率、質量為特征的時代,我們要做的就是降成本,做到成本領先。
第三個階段是靠價值,生產出更低價更高品質的食品,這是價值的第三個階段。
我們現在應該是到了第二個階段,那如何做到成本領先呢?
首先要看先行者,站在全球的維度看行業、看先行者、看丹麥。丹麥的數據比較公開,數據比較全。我們會發現養豬是個好行業,是個好賽道,利潤空間還很大。
死磕技術,深挖成本空間。把每項指標對標下來,把每項成本打開來看,發現還有600元的成本空間。
飼料維度,如果料比能從3.1降到2.4,每頭豬可以降低成本276元;
種豬維度,如果窩均活仔數能從12.3頭提升到15頭,每頭豬可以降低成本29元;
健康維度,各階段獸藥疫苗的管理,還有57元的下降空間;
人工維度,如果員工熟練度得到提升,頭均人工成本還有下降空間;
其它各項成本通過管理也都有下降空間,如折舊、環保、水電、期間費用等。
這就是說養豬這個行業,死磕技術的背后不是因為我們喜歡技術,而是喜歡那能省下的600塊錢。說專抓管理不是因為我們愛好管理,是因為抓管理就能抓出效益來。
4、勇敢者:駕馭不確定性,向確定性進發!
最后我想跟大家說,養豬人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周期,養豬人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折騰,含著淚水在繼續干。
其實養豬人都是勇敢的,勝勇者,今天迎來了一個讓我們自我糾偏的機會,那就要駕馭不確定性,向確定性進發。
首先要堅信豬價漲跌是不確定的,我們的行業升級發展、新陳代謝是確定的;
行業風險無論哪個的到來是不確定的,但是能夠把豬養好的,勝勇者輩出,這是確定的;
我們行業的利潤是不確定的,但是我今天要告訴大家,我們一定要去做降成本,這是確定的,做到成本領先,這是堅定不移的。
從這些不確定向確定性進發,無論豬價高低,無論周期如何變化,我們摒除周期的影響,聚精會神做研究、一心一意做創新、鍥而不舍抓生產、死磕技術降成本、專心致志做管理、成本領先求極致,這才是抵御豬周期的不確定性時要靜下心來做的事情。
我們要駕馭著創新,提升技術,穿越周期,向成功進發。
來源:農牧前沿、政經視點,如有侵權,請留言聯系刪除。